top of page

《尋找未來的樂園》,美國,紐約州水牛城,CEPA藝廊 | 2001



 

「法國椅子在台灣」美國行


如果旅行是一種離開,跨出自我與異己,化封閉的空間為開放,帶著差異返家和別人分享或珍藏在個人的記憶裡。家就是這個活動中的前題。觀光旅行在往、返的圓形結構中,出發點就是回歸點;只是在重複中多了點差異。《法國椅子在台灣》藉由一系列的影像創作來論述︰一種“外人”的尋覓、發現,以及作家自省的交複情懷。


資訊發達的世代裡,觀光客雙腳在踏外地上,兩眼和內心所尋的往往只是旅遊手冊及媒體中的影像。回顧台灣和美國關係的歷史,一般美國大眾對台灣的了解,早先建立在工藝品,如今是個人電腦上的「made in Taiwan」標誌。其間即使夾了些許的媒體印象︰軍人治國、民主初期的亂象、政府輪替時的愉悅,或地震、天災的影像。卻找不到台灣在地球儀中的位置?


相對於《國家地理雜誌》在圖片故事中貫用的影像公式︰將精簡的照片架構在,顯著的開始、中途銜接,和強而有力的結尾流程。《法國椅子在台灣》系列反諷地採用典型“旅遊照片”原型︰鬆散、多元、不做作自然色彩的即興快拍,讓觀眾在眾多的訊息中挑選並自構出一個地方或化文的認知。除止之外,並藉由厚重的風景名信片形式來象徵,「座椅式旅行者」在珍奇異物的獵尋之後的內在自省。

Comments


◀︎回上一頁
  • Black Facebook Icon
  • Black Instagram Icon
  • YouTube
  • 14887640061543238901-512
bottom of page